
呵呵大家好……
《編審有話兒》休息了一陣子,到離島遠旅,試試看沒有網絡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兒的渡過……
哈哈,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一下子像把電腦重裝一樣清空了腦袋,回來後變得不願意思想,例似要把一套套不同的軟件重新 Install,才回復運作啦……🤣😂
不知道是好事壞事?
今天重新啟動腦袋……第一件想說的是國際形勢。拜登終於上台,那當然要牽及國際關係。中國會咋了?美國會咋了?台灣會咋了?《編審有話兒》自己的分析,最重要最重大的是:
中國印度有很大機會發生局部區域「小」而「重型」的閃電戰!

當幾個月前,中印關係剛發生危機之刻,《編審有話兒》卻叫大家放心,中印必定打不起來……哈哈,那是《編審有話兒》“燈”了嗎?當然不。因那一刻到現在,也沒真的打起來呀!
但時而勢易,當時印度有美國(特朗普政府)的不絕資源援手,打算利用「戰爭」手段拖垮中國經濟、及美國承諾會大量在印度投產作回報……這主要的手段隨著拜登上台,已經失卻作用。
那現在的中國有什麼理由要跟印度開戰?

我們先瞭解一下,因拜登上台而重構的複雜國際形勢。
首先是歐盟利用美國在競選期間的混亂,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首,撇除一直要啣著美國尾巴的被動地位,單獨跟中國簽署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結束了自2013年以來,長達近8年的悠長談判!

與其說是中國藉美國在政治混亂的時候作出的重大讓步,倒不如說為歐盟一直渴望跟美國作大競爭的底氣啊!
《編審有話兒》上篇文章,不正是歐盟為了與美國競佔流動電話市場、要翻覆第一代大哥大電話的美商Motorola,而搶先制定流動電話的數碼制式GSM,導致摩托羅拉的沒落,新霸主歐洲Nokia的誕生?
誰說歐美天下一家親?2009年的歐洲債務危機是誰炮製出來?狠狠打擊了當時如日中天,差一點兒就幾乎取代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歐羅」?
結果經此一役,「歐羅」是甭想了!

拜登雖在危機重重中險險上台,卻在短時期內無法擺脫他「老人癡呆」「舞弊貪污」「誠信成疑」的弱勢現象!民主黨不惜“扯爛”面皮、不顧大部份美國法律重量級教授的反對,依然一意孤行、毫無法據基礎下,彈劾一個美國公民(特朗普下台後只是一個普通人)。民主黨心態的慌張失措,轉移目標、就算是目盲也看得清清楚楚啊!
民主黨把政務放在一邊,只搞不合憲的「彈劾」,拜登躱在民主黨背後,更顯得超級勢劣!你看他一上任,行政命令簽個不停,9日簽令多達35份,同期所簽數量遠超特朗普、奧巴馬!民主黨大選前曾嘲特朗普借用簽行政命令而「獨裁」……現在呢?哈哈,政客早已經忘過乾浄!

反倒是民主黨的大好友「紐約時報」看不過眼,發佈標題為:「放緩行政動作、喬」的評論文章,呼籲拜登別再以行政命令施政……卻「好心冇好報」,招來白宮在Twitter上反嗆!
美國在世界上史無前例的弱勢,還有一個最具證據的重點:「以色列公然警告拜登政府,如果美國放寬對伊朗政權的制裁,並同意回到核協議,以色列就會對伊朗發動攻擊!」
嘿嘿……以色列從來不會說笑!一年內亦幾乎每個月切實執行,對伊朗設置於敘利亞的軍事設備不停轟炸!更被懷疑是出手暗殺伊朗最頂尖核子專家的元兇!
眾所週知,以色列一直擔當著美國的「打手」地位,美國是她的真正「大佬」!今天卻由細佬返轉頭警告大佬,根本沒把美國放在眼內!拜登的「地位」如何,世界各國自然心裡有數!

哈哈……《編審有話兒》分析了當前美國形勢一大堆,那跟「中印必有一戰」扯上什麼關係?
當然有!「中印必有一戰」最重要的前提,正正是因為美國的積弱而引伸出來!美國是強勢的話,那反而沒戲了!
《編審有話兒》先來作一個最重要的“大假設”:「拜登政府與中國政府內部,必然有著某種秘密協約」!
有何佐證?《編審有話兒》先用其他事例來證明一下。全世界在明裡都以為中國跟加拿大的關係很僵;因為「孟晚舟引渡」事件,兩國互相指責扣押對方公民……實質裡呢?
前陣子早已經爆出過加拿大為中國訓練特種部隊,在極嚴寒低溫下的作戰能力,似為中國迎戰印度作凖備……這一事例遭到很多西方政府的指責。當時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推說,這只是舊日的的合作,早就停止。但這兩天又爆出了新的秘密文件!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據卑詩商業情報網(BIV)1月25日報道,加拿大卑詩省司法學院,自2013-2019年以來,接收了近2000名中共國執法部門學生、為中國大量訓練警察、新兵、警官、軍官、法官,各種類型執法人員,全方位培訓反恐、防暴、特殊技能、先進技術、戰術模擬……等包囊所有的授受,從來沒有停止過!

這代表什麼?代表了表面上的爭端,與客觀實情的矛盾疊加!中國與加拿大表面上具有極大爭執,事實是深層關係友好……這用作現時拜登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印證,又有何不可?
剛剛孟晚舟再一次被加拿大拒絕保釋。其實,孟小姐除了不能坐飛機以外,Party、聚會、買衫、 行街、Coffee無處不去,自由自在的……
正如別單單著眼於表面上的「台海危機」。中國每天派出愈來愈多數量的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美軍立派軍機與大陸戰機「交錯擦身而過」這些新聞。在《編審有話兒》看來,大家只不過在台海作個樣兒,製造點熱鬧的「出會巡遊」而已,何來什麼危機?

難道殲10會再用激光照射美軍飛行員的眼球?美國又報復式「你照我又照」?台機掛載「萬劍式」飛彈升空作「廣播驅離」,除了令這個「空中舞台」更加熱氣氛騰以外,《編審有話兒》實在找不出半點兒「危機」的味道!
哈哈~剛剛新聞還透露「解放軍戰機」在台海“模擬鎖定”美國航母羅斯福號,然後白宮發表聲明,表示解放軍戰機並非在航母250海浬範圍……大家跳舞得很合拍啊!💃💃

台海的「危機表演」能為拜登帶來實質的「地位提升」不算多,亦沒有為中國帶來可觀的政治收獲,只能稍稍窺見中國政府與拜登的某種緊密聯繫。憑藉這種「緊密的聯擊」,反而是中國政府出手懲罸印度的時機到了!
中美的某種「假設特殊聯繫」,保證了拜登政府不會像前總統特朗普般,動真格在物資上援助印度,藉延長戰爭時限來拖垮中國的經濟!只要中國在可控制的短時間內,向印度發出巨大威力的軍事壓擊、把戰爭侷限在集中地域、再加上中國老朋友巴基斯坦的默契式夾攻……
印度能走去哪兒?
沒有了美國的援手,印度只能一方面狠狠大罵、威脅全面戰爭、甚至出動核子恐嚇……一方面只能希望與俄羅斯結盟,擺出世界核戰的規勢……

大家相信俄羅斯會真正的聯盟印度打核戰嗎?而且在佈局之初,中國能不跟普京預先商量當中的利益交葛嗎?
在中印間「可能發生核子大戰」的“全球緊張”形勢下,誰會領導世界跳出來談判制止?當然是美國呀!
於是世界輿論的焦點再次落在美國的拜登總統身上!拜登雙腳一蹬,站上台前,再次由美國領導整個歐洲,組合美、歐、中、俄、印、日的六方談判時機,又再重演在舞台之上。石油上漲、再一次證明美元是世界的避險港,捨我其誰?
其實,中國早在1969年與前蘇聯在邊境的「珍寶島戰爭」,不正是現今與印度衝突的借鏡?當年由中蘇邊境衝突、發展至雙方核子戰爭的威嚇……結果呢?

世界大戰沒打成,反而消弭了中美的長久敵意,間接造成了整個前蘇聯的瓦解啦!
印度會再一次走上前蘇聯瓦解的道路嗎?巴基斯坦扮演著什麼角色?如何去牽動以色列及伊朗的前世今生呢?下一篇再來分析!
30-1-2021 《編審有話兒》
若你喜愛這篇文章,請關注 WeMe 或 編審有話兒專頁一個like,非常感謝🙏🙏
中印必有一戰?(2)

中印邊境衝突,不得不借鑑解放後新中國的重要歷史軌跡。
中國幅員遼闊,與鄰國邊界接壤綿延萬里,經常發生邊境衝突。自1962年爆發第一次中印邊境戰爭、1969年中蘇珍寶島衝突、1974年與尚未統一的南越發生西沙海戰、1979中越戰爭……

從歷史軌跡察看,每次邊界衝突最後都以戰爭解決,從無例外。尤其是1969年與前蘇聯在北方珍寶島發生的戰役,幾乎引致爆發兩個大國的核戰!
不得不讚譽當時毛澤東的大膽與心細,敢於與前蘇聯爭雄!

1969年3月,前蘇聯軍隊在稱為「達曼斯基島」、中方稱為「珍寶島」發生軍事衝突!雙方軍隊互有死傷,引致前蘇聯領導層要對中國進行核子報復,一度令戰爭陰霾籠罩全國,帶連中共領導核心不敢留駐北京。
但毛澤東的膽大卻換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深刻關注!當時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尼克遜為了遏制前蘇聯的擴張,著意消弭與中國的對抗,從此改變了全球政治形勢的巨大變化!
拜登在大選期間,不正是刻意強調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嗎?哈哈~是不是再現當年尼克遜新任上台的影子?

珍寶島衝突後兩年後,1971年中美兩國通過乒乓球運動,啟動了建交的前奏。其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華,促動翌年尼克遜的中國之旅。

在1979年的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大家看看,1979年、亦即是在珍寶島事件後的10年,才促使東方與西方世界的正式結盟,似乎是一個漫長的歲月。但國與國的關係,10年8載其實並不算什麼;最主要是在長時間穩住前蘇聯的核子威脅,令中國得以爭取時間休養,部署更長久的國家利益!
那不正是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長達20年後,強勢崛起的另一個寫照?
其實已故國家主席鄧小平國策上「韜光養晦」的政策,到底是在中國國力還沒強大時的過渡「權宜政策」,還是真正的長久「自家隱晦」,可以從美國本來的歷史中參詳。

美國自1776建國,用了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發展國內經濟,經歷了南北戰爭,從沒有捲入全球的政治爭鬥。直至國內經濟實力形成,超越了之前的宗主國、全球霸主大不列顛帝國的輝煌成就!
歐洲新移民的湧入,人口快速增長,令美國國力高速膨脹,形成全球領導國的雛形。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考驗,最終成為超強實力的新興國家,實質上變為領導全球的巨大經濟體!
美國不正是循「韜光養晦」的策略,再轉為「強國崛起」的先例?誰敢擔保當時鄧小平的斂衽,實際是日後的擴張基礎?
而中國要在全球的地位,亦必需通過真正的戰爭才能奠下強國的基石!

《編審有話兒》並非要鼓勵戰爭,但實質上歷史崛起的強大帝國,哪有一個不是通過戰爭的手段而奪取世界的認同?自古羅馬帝國的創立、成吉斯汗建立四大汗國的輝煌、大不列顛帝國的興盛、拿破倫、法國殖民主義擴張……太多太多數不勝數的事例,在全球歷史不住的循環重複,從沒有停止過。




中國在全球崛起的現實,能夠避免這個世界歷史的漲落嗎?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中印必有一戰」這句說話就沒有絲毫懸念,只著重於時機是否成熟、以及戰爭結果帶來的利弊;還要加上一個重要的決定要素:「人為判斷的落差」!
所有的戰爭爆發,離不開國與國的人為決策,與是否真正取得勝利沒有真正的關係。只要判斷戰爭的利益高於實際的損失、不管正確與否,戰爭是必然會發生!
希特拉正是誤判而吞併波蘭,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自我了結生命……

「中印必有一戰」當然要假設於中國去判斷是否有真正的價值,不需考慮結果是否對錯。大前提在美國的不參予下,中國估算能否取得重大的利益、尤其是在對台灣統一大業的影響。強而有力的軍事攻擊展現,是震懾台灣的最好機緣!
這不正是暗合中國最近提倡「不戰而屈台灣」的主導思想?兩岸關係正轉移到「以戰逼和,以武促統」,採取「兵臨城下」,讓台灣感到強大壓力「不戰而屈」。中國藉對印度的有限戰爭,正好展示中國「亮劍」的威力!

中印若發生真正的武裝衝突,就不能不把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威脅計算在內。若中巴聯合對印度展開作戰,「雙戰場」在短期內一定對印度不利,這是肯定的事實。
若戰事轉為長期的虛耗,對印度一心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如意算盤更難打得響,遑論在俄羅斯的支持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核心成員,更對台灣正在全面起飛的經濟,引致恐慌性的連鎖打擊!

在台海形勢方面,中國不會蠢得在短時間內對台灣動武,反引致西方世界被逼跟中國攤牌的現實,對中國根本沒有實質的好處。
但對印度的局部邊境戰爭,在美國只動口而不參予的實際情況下,會逼得印度向俄羅斯靠攏,做成拜登政府「立威」團結德、法為首的歐盟國家的巨大契機,同時把英國孤立於外,從而打破現時西方「圍堵中國」的策略。
只要美國政府重振國際的影響力,從而牽制以色列的強悍,美國重返與伊朗的核子談判就更加有力。

「伊朗核協定」與其說是限制伊朗在15年內不得生產核武,倒不如說是給伊朗另一個「韜光養晦」的休養機會,最終增加了中國在中東影響力的籌碼。所以華為一直通過另外的渠道跟伊朗大做生意,亦說明了中國和伊朗為何簽定一份長達25年的全面合作協議的真正原因。

20年間增長的強大實力,把中國推向世界舞台的最前線,以「戰狼外交」的表現態度,在中國14億人口面前展示,才能維持萬眾一心的團結。那是中國強大的必然過程,不過是歷史上所有強國崛起的老路,從沒有過例外。
「中印必有一戰」的機會是愈來愈高了!
1-2-2021《編審有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