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洞」現在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因為人類在2019年已拍攝得黑洞的真容,令三位研究黑洞的科學家,在2020年得到了諾貝爾獎,也證實了愛恩斯坦的「既對又錯」!
為什麼「既對又錯」?因為愛恩斯坦根本不承認黑洞的存在呀!
「相對論」的確是愛恩斯坦的偉大研究,但預言「黑洞」的存在卻是另一位德國天文學家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

當愛恩斯坦在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立刻引起了這位相同年代的科學家,史瓦西的高度關注,利用廣義相對論而計算出著名的「史瓦西半徑」!
特定質量的恆星,當燃料耗盡的時候,會因為抵擋不了自身的引力而塌縮。若壓縮達到一個與質量成正比的臨界值內,這個星體將無可避免壓縮成為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卻無限小的「奇異點」,亦即是現在所稱的「黑洞」!
正式來說,「黑洞」這個詞語,直到1969年才由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正式命名。

史瓦西推算出這個臨界值不久就染病去世。在逝世前幾個月,他還把這個發現寄給了愛恩斯坦,說自己「很高興能夠在戰爭(1916)未完結當中,花一點時間,在您思想的花園中漫步」……
這個臨界半徑值被命名為「史瓦西半徑」。理論上所有有質量的東西都有自己的半徑值。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約為3公里、而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值則只有9毫米!

太陽這種質量的星球,向內塌縮的重力達不到「史瓦西半徑」臨界值內,所以太陽在死亡的末期,只能夠形成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星球」——中子星。
若果你有超人SuperMan般的力大無窮,只要將地球的半徑壓縮到小於「史瓦西半徑」,大約9毫米左右,一顆彈珠的大小,一個地球黑洞就可以形成!按理論,甚至一枝原子筆也能夠壓縮成為一個微形黑洞啦!

但在宇宙的自然條件下,要形成一個黑洞,要大於3.2倍的太陽的質量,才有足夠的自身重力塌縮。小於這個標凖,要不成為中子星、紅巨星;要不這壓根兒大爆炸成為「超新星」!
愛恩斯坦一直在尋求「宇宙必然有一套統一法則」的真理,追尋物理終結點的「統一場論」。可是愈往後鑽研,卻愈發覺不可能!史瓦西去世前所預言的「奇異點」,令所有的科學定律都失效了,包括了他的相對論!這怎麼可能?宇宙怎可能沒有統一萬物的法則?

1939年,愛因斯坦在美國頂尖數學雜誌《數學年鑑》發表著名論文,他宣佈所謂「奇異點」的猜想缺乏說服力!「奇異點」只不過是一個理論,並不存在於宇宙中!
直到愛恩斯坦在1955年去世,他還是否認「奇異點」的假設……
愛恩斯坦對黑洞的最終否認,仍然無損於他對科學的偉大貢獻!若非他的廣義相對論,至少在2019年,人類未必能為黑洞拍下真實的照片。
黑洞的引力能把光也拉住,那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攝的呢?……《編審有話兒》今天有點匆忙,明天再續……
19-2-2021《編審有話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