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今天雨下得很大,伴著轟轟的雷聲!
灰暗厚壓的雲層,那倒不一定是灰壓抑鬱的心境。《編審有話兒》倒想起一首歌“Rhythm of the Rain”……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不管聽過與否,何妨再欣賞這妙曼動人的“雨中旋律”,憶起往昔的浪漫情懷?
雨中的旋律繞在我的身畔,
偷偷告訴我是個癡情的傻瓜……
若我的哭聲能讓我遠離,
我願意孤單的想著她……
今天《編審有話兒》想寫一個大家都聽過,但卻不一定知道箇中的典故……
大家都知道“王老五”是描述一個單身的男人。那“王老五”是一個人嗎?還是甚麼東西?還有……「摽梅已過、嫁杏無期」這句經常出現的文句。「摽梅」指的是甚麼?「嫁杏」又是甚麼東西?
來來來……先說「摽梅」這個有趣的東西吧!
「摽梅」這個「摽」的單字,在日常使用中非常稀少,所以有很多人會誤把「摽梅」錯寫為“標梅”。「摽梅」這兩個字其實出自詩經:
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哈哈……真麻煩,古人說話為甚麼那麼難懂?難道古人學問都很好嗎?也不覺得……
翻譯為白話的意思是說:「阿仔老豆,還不拿竹桿出來?將樹上剩下那七個梅果“摽”下來!」亦時是說用竹桿“撩”差不多。
下一句「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庶士”有點功名的男士;在這裡引申是「丈夫」的意思。哈哈「大丈夫」也不是算作一點地位嗎?全句就是這個叫老公“撩”梅子吃的女人非常八婆,在悄悄跟老公說:「鄰家的女兒還不去找個丈夫嫁出去?快點擇個良辰吉日呀!」
正八婆!人家幾時嫁,關妳春事咩?

嫁杏呢?嫁杏又是乜傢伙?
傳說古時有家人庭前有一棵又大又枝葉茂盛的杏樹,每年花開燦爛,卻偏是不會結果。於是找來一個“神婆”看看是否風水有問題?
神婆一看:「哎喲不得了!這肯定是有原因!這棵是千年杏樹,吸收日月精華,已經變為杏仙子。想要杏仙結果,就要把杏仙出嫁,自然三年抱倆,開花結子了!」
這家人聽從神婆的說話,馬上擇好黃道吉日,讓神婆為杏樹裝扮一番,披上嫁衣裳出嫁……結果來年春暖,杏樹果然開花結果!
所以正確來說是“杏嫁”而不是“嫁杏”……嗯?同「恨嫁」讀音差不多?咁“橋”?🤔🤔
哈哈……不過傳說中並沒有說杏樹嫁了給誰啊!假設嫁給蘋果樹,那是不是會結出一半蘋果呢?若嫁給香蕉……會不會變成「杏(恨)蕉」啊?😂😂

王老五……
從何而來?
這個不太好說……不過還是簡單略過算了……
“王老五”是1938年中國上映的一套電影,描述一個叫王老五的男人;年齡既大,又貧困、單戀隔壁一個漂亮的女孩……這不算是一個愛情故事,而是一套抗日的電影。誰誰誰演“王老五”不重要,重點是那個漂亮女孩,是由當年的女演員「藍蘋」飾演……
而藝名「藍蘋」的女演員,後來改了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名字:江青

20-7-2021《編審有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