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不知道的疫情冷知識……

疫情當下,有不少傳統媒體鮮有提及的有趣知識,讓《編審有話兒》今天為大家整理一下:

「追加針」與「加強針」有分別嗎?

香港大部份人相信都分不清楚「加強針」與「追加針」的分別,只懂得第一針、第二針、跟第三針。

因為香港只有兩種疫苖選擇,科興跟復必泰。在這兩款疫苖來說,除非是低於11歲的孩童,否則不論第x針,每次打針的份量都相同,因此管他怎麼叫也好,還不是一樣嗎?

但在國外其他地方,比方歐美、台灣等地,疫苖選擇較多,無論「追加針」、「加強針」都有不同的接種時間及劑量區分。

在台灣的說法,第二針、第三針,都屬於「追加針」。每次接種「追加針」的間隔約為6個月。在劑量方面,在香港科興跟復必泰每針份量相同,都是全針;歐美、台灣在打莫德納第一針後,追加針的份量為半針。

「加強針」只為免疫力較差的成年人接種,例如先天免疫力缺失、治療中的愛滋病人、接受免疫療法的癌症患者、曾接受器官移植、定時需要血液透析者等……

這類人士在正常完成兩針接種後,要在短時間內(1個月)內補打「加強針」提升額外的免疫力。不管之兩針接種哪一種疫苖,這第3針(加強針)一概使用全針份量。

但根據紐約市政府(NYC.gov)的中文解釋則剛好反過來!「加強針」指正常接種了兩針疫苖後再接種的額外針,而為免疫低下者接種的則稱為「第三針」……

圖片來自NYC.GOV

甚至有人會稱大家要「追加接種加強針」!嗚嗚……是不是很混亂?

其實只要明白兩種不同的接種原因就可以了!一個是為正常人免疫力人士接種,一個是為免疫力缺失者接種,劑量及間隔有點兒分別,管他叫什麼針啊!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同屬一個家族?

答案是錯的!

新冠病毒屬於冠狀病毒株,由狀似一頂頂「皇冠」刺突圍繞,與沙士病毒、中東沙士病毒同源,懷疑源頭為蝙蝠傳播而來。

網絡圖片

而早在人類傳播的感冒病毒表面沒有冠狀刺突,並非冠狀病毒的種類。

一般的普通感冒病毒屬於「鼻病毒」,原發於鼻腔,症狀輕微。而引致大型流行性感冒為另分類的「流感病毒」,症狀較普通感冒重,會引發較嚴重的病徴,甚至死亡。

由於「冠狀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的症狀在初期重疊,致容易令人混淆啦!

會同時感染感冒病毒及新冠病毒嗎?

理論上會,但機率偏低,事實上感冒病毒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及趕走新冠病毒。

微生物學家這個假設源自「自私的基因」的競爭機制。

英國有研究科學家指出,病毒之間也存在競爭。你可以想象身體細胞為病毒間爭取進駐的「生產廠房」,好製造自己的複製基因。

圖片來自 VEER 圖庫

基於病毒的「極端自私」,病毒之間理論上會互相排擠,要獨享自身的「生產專利」。愈具傳播力的病毒愈是佔優。

因此每當更具傳染性的病毒變異,往往變成主流,促成上一代病毒株的淘汰。由原始第一代的病毒演化至Alpha、Beta、Gamma、Delta到現時的 Omicron,總是一代比一代的傳播力厲害,原始的病毒株基本上已消失了!

病毒在演化過程中,傳播力愈高,必定致死率愈低?

理論上是的。RNA病毒不穩定性,促成容易變異。變異屬隨機性,包括了傳染力及致死毒性。傳染力高有助病毒的生存,但令宿主更快死亡,對病毒沒有任何好處。

網絡圖片

愈能廣泛傳染、病徵更輕微的隨機變異在競爭中必定取得絕對的優勢。因此不少專家認為Omicron的強傳播弱致死,反而有機會令整個疫情趨向止結,有可能成為人類的聖誕禮物。

更頻密接種疫苖是否會帶來更強的免疫力?

暫時分為兩個派別;以色列的第四針、及歐洲科學家的反對。

到底誰對誰錯?以色列是全球第一個接種第四針疫苗的國家,疫情自Omicron入侵的最高峰超越8萬宗,回落到5萬4千宗的水平,似乎顯示出第4針的功效。

以色列最新病例數字(圖片來自Google)

但歐洲藥品管理局警告,說反覆注射加強疫苗可能造成免疫系統風險。原因?由於暫時全球只有以色列一個國家展開第4針注射,歐洲的警告似乎沒有實質數據的支持。

反倒世衛指出第4針、針5針未必需要的原因是因為世界的財富不均因素。世界上不少貧窮國家連第1針的覆蓋率也不及,先進富裕國不斷的「追加針」是資源的浪費。

這趟世衛站企道德高地,暫時稍勝。

某些藥物接種兩針所產生的中和抗體較少,那打第三針如何避免重症風險?

首先要知道疫苖進入人體後的預防機制。

沒接種過疫苖,當病毒入侵,只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付。當免疫系統不敵會引發症,但免疫過度反應變作攻擊自身,一樣會引發重症而死亡!

接種疫苗可以比喻為在一個安全環境下,教嘵免疫系統學習如何對抗病毒。第一針學懂了基本的抗毒技巧,有若小學畢業;第二針自然是為完成中學、及第三針的大學生了!

英國諾丁漢大學病毒學Jonathan Ball教授表示:「免疫系統獲得對付病毒更豐富的知識和理解。」

從疫苖處身體學會了製造中和抗體,黏附在病毒的表面,因而令攻擊失效,但Omicron的變異能避開中和抗體,從而令人體在小學及中學學懂建立的第一道防線失去作用而染上疫症。

黏在病毒表面的中和抗體(圖片來自熱點類資訊)

但在完成大學訓練後的抗體對病毒的親和力變得更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令Omicron更難甩開抗體的糾纏;換句話說,第三針的大學訓練,不只為加強抗體的數量,而是加強抗體的質量。

除了抗體,接種第三針後,身體裡的殺手T細胞同時會增多。這些強大的殺手細胞懂得針對病毒較不容易變異的部份,來識別出入侵者展開攻擊,從而把重症率減至近乎消失。

T細胞在圍攻病毒(網絡圖片)

不論新變種有多大能耐,都極難突破一個受過高度培訓的免疫系統!接種第三針並非不會染病,而是能令人體在染病後快速康復!

疫情有為人類帶來好處嗎?

驟聽好像絕不可能……卻竟然有心理學研究:真的有!

那是什麼?哈哈……竟然是口罩!有研究發現,戴上口罩能增加顏值,不論男的女的,會變得更好看!

文獻指出,臉的美與醜,很大部分取決於嘴巴區域的長相。口罩卻把這個區完遮擋,缺少的重要資訊,卻能夠誘導幻想口罩下的完美配搭,腦中想像出高顏值的俊美臉龐!

有心理學家解釋,人類的大腦對於「看不到的部分」,會進行「理想化」的想像,不自主產生期待的感覺;而「期待」總是偏向美好的……

圖片來自假期日常

還有在疫情前,除非在手術室,否則戴口罩是給人「生病」的聯想,予人產生自然抗拒的心理;但疫情在長時間發展出反方向的心理傾斜,不戴口罩變成「危險」的主因,口罩就變成為人「歡迎」「安全」的心理暗示了!

16.1.2022《編審有話兒》

若你喜愛這篇文章,請給編審有話兒專頁一個like,衷心感謝

※※※※

相關文章

回主頁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