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的士司機月入三萬?
圖片來自香港討論區
《編審有話兒》今天看新聞說,承接全港近60%的士保險的龍頭保險公司決定不再續為的士業務承保,說是因為的士意外率高,保險公司多年虧損的關係。
有的士車行的車主老板代表馬上跳起說話,指「短期內有過萬輛的士不能延續保單而停止服務」,影響司機生計!

那大家知道的士司機每更的確實收入有多少呢?
疫情爆發前,經常看到網上不少人說的士司機收入2-4萬,平均月入3萬。有人回答更多、亦有人回答少得可憐……那實質呢?
其實那得看個人的做法。嘻嘻,讓《編審有話兒》來回答吧!
《編審有話兒》19歲有車牌,23歲考得“的士駕駛執照”,入TVB當“見習編劇”前一年,正是全職的士夜更司機!
直到現在也會偶爾在假期客串一下,說不定與大家會在的士相逢,傾返幾句啦……
就以疫情前《編審有話兒》的夜更工作為大家的參考吧!
第一是先說每更的成本。入職司機不論正職替工,保險按金大致要1萬元,通常車主或車行先一次過收取5000,餘額每次開工供款100,直到足數一萬。
當日平均車租300-450(看車的新舊)、燃氣費當日平均100-200(看里數及車種、混能車低一半)。換句話說,一更車租+按金+燃氣總成本500-600,多出的就是浄收入了!
司機營業額多少呢?《編審有話兒》的做法是按12小時的工作分作上、中、下三個時段。
上時段為1630-2130的繁忙時間。此階段不愁沒客量,但塞車行車緩慢。營業額穩定在每小時約100元,五小時下來平均500-600,差不多能抵消所有的租車及燃氣成本。
中間時段由晚上九點半左右,直到深夜二時前。《編審有話兒》會直接空車踩入機場排隊接客。
這做法是因為一來晚上九點半過後,路面交通(包括各主要隧道)開始暢通,而晚上抵港的旅客,容易感覺到疲累而選擇坐的士回家睡覺的關係,機場會變得客量特多,排隊時間變短。

不斷開空車回機場載客,直到深夜二時前,四個小時內可做三轉。以荃灣較近,港島赤柱最遠計算,每轉車費平均200-400元,再加上不固定的行李費+貼士+還沒取消的青嶼幹線路費+過海隧道差額(機場沒有過海的士)等……三轉營業總額為750-1000。
由於在上半段營業所得500-600元已包括所有租車及燃氣費成本,那這中半段約800元的收入已經是浄利潤了。
不用擔心短途乘客(有極少量外地客人不懂選坐綠的),《編審有話兒》就試過一次到東涌、一次港珠澳大橋口岸,馬上向機場的士站工作人員索取記時「綠咭」,只要在30分鐘內空車回機場,就無需再排隊,等若多做半轉車了!
機場在深夜二時過後,每小時只餘一個抵港航班。凌晨二時直至四時半交更的最後兩個半小時,剛好是酒吧、或夜班歸家的高峰期。《編審有話兒》是“香港車”,在尖沙咀的過海站、中環蘭桂芳、銅鑼灣崇光門口都不愁找到客源,能再賺取多200元左右。

偶然假期十二個小時的客串夜更工作,《編審有話兒》以這個操作方式,一更駕駛400-500公里(機場一趟來回約60-80公里),可以賺取總數約1000元的收入。若以工作26天計算,大概一個月26000元,與新建議香港普通警察的入職起薪點26190元大致看齊。當然,的士司機十年如一日,難有人工加的啊!
這個操作是《編審有話兒》的經驗累積,好處是飛機航班固定,中段生意額在非假日、星期日等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整體「旗數」減少,工作壓力較輕。但要注意別強逼自己在中段時間多做一轉(4轉),《編審有話兒》就眼見少數同業為“趕多轉”賺多三幾百,往往在機場來回路上超越110公里限速,意外弄至車毀人傷!
在機場旅客絕大部份減少的今天,加上天然氣大幅加價,《編審有話兒》上述的方式已經難再適用了!
4.1.2022《編審有話兒》
若你喜愛這篇文章,請給編審有話兒專頁一個like,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