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存」……很久很久以前,一個賣鑽石的珠寶公司廣告。鑽石價值雖然很高,但卻像一顆一顆晶瑩閃亮的美麗少女,誰都知道價值連城,卻難以估價;誰都想擁有,可是只能獨佔不能分割……
黃金就太俗氣了!幾乎隨時切割、也沒有什麼醜美,反正就是一塊黃金、可以用來隨時交換任何價值物品的財貨……(圖為各種樣的天然黃金)
嗯嗯……那美少女呢?能交換不?哈哈~《編審有話兒》只是跟大家說說笑,輕鬆一下而已!
今天大年初一,貓豬《編審有話兒》祝願大家「健康恆久遠,鑽石黃金圍您轉」👑💍❤💖🎉✨😍😘😁

到底宇宙有沒有整顆鑽石形成的星球?答案是:「有」!
哈哈……真的。這又得從鑽石的形成講起。
黃金需要兩顆中子星對撞的巨大能量才能產生,飄流在宇宙,被不同的星體引力抓獲,像隕石般降下「黃金雨」,灑在星球的外殼。所以也許有外在鋪滿了黃金的星球,但沒有能自我形成的純金星體。
鑽石與石墨一樣,都是由碳原子構成,只是排列的方式不一樣!石墨中的碳原子以層狀堆疊排列,所以石墨質體柔軟、容易鬆散脫落,常被用來作筆芯的原材。

同為碳原子所構,鑽石的碳原子卻以四面體的方式連接、形成了堅固嚴密的三維架構,令鑽石擁有地球所有物質的最高硬度!
鑽石內碳原子以共價鍵結合,微小的光子能通行無阻,因此鑽石是透明的;石墨的層狀堆疊能吸收射入的光線束,所以石墨看起來是黑色。
地球含有豐富的碳元素。大概在12-40億年前,活躍火山活動產生出特定的高溫高壓,將一部份在地殼深層的碳元素轉變形成為鑽石。

像黃金一樣,不少鑽石經由火山爆發噴出,散佈在地球不知名的角落,等待著人類的撿拾……直到今天,美國阿肯色州的鑽石公園,有有不少人在內撿拾到鑽石的紀錄啦!
那宇宙的鑽石星球,是如何形成的呢?
又要說說恆星的死亡過程。真的以我們的太陽來舉例吧!太陽只有中等的質量,當燃料耗盡後,自身的重力會讓整個星球向內壓縮。
但由於質量不足壓縮成為「中子星」形態,但重力仍把太陽擠成一個更小的空間,溫度將提升10倍,令較重的氦原子聚變,「氦閃」的能量噴發、形成碳和氧。核心溫度再次提高,產生向外的膨脹力,抵消了向內的重力塌縮。
然後太陽內部更重的元素也開始聚變,令太陽膨脹變成一顆紅巨星,產生極猛烈的太陽風,令地球氣溫上升至數百度的高熱,先把人類烤焦了……

紅巨星演變至末期,太陽外部殘存的氣體,會被太陽風吹送至太空,電離形成一團美麗的星雲。太陽的外層會完全剝離,現出一顆被稱為「白矮星」的炙熱恆星核心!
在極端的高壓及高溫下,白矮星內部的氧和碳再發生「相變」,慢慢隨著冷卻,凝固成一顆巨大閃亮的「鑽石冰晶」,懸浮在無窮盡的太空……

漂亮嗎?好想擁有啊!在相距地球50光年外,推測有一顆位於半人馬座的白矮星碳晶體「巨鑽」。這粒「鑽石星球」有多大?光是直徑達4000公里!
Oh my GOD——那是多少卡?
太空中懸浮著不知多少的晶瑩鑽石,恆遠留存,等待著人類去探索採摘。「摘星」原來不是幻想。只要人類長存,終究會等到這麼的一天……

唉——《編審有話兒》的緬甸翡翠,只好再等一篇了……🙏🙏
大年初一《編審有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