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 Linux 自動掛上 CLOUD-Drive?(3)

如果你像《編審有話兒》擁有兩個 mon、又達到最低的16G Ram 的話,Win + 兩部虛擬 Linux,也不誇張,你實際上有 3 部「電腦」在同時工作!只有 8G?那至少亦有 Win + Linux 兩部主機啦!淘寶電腦屏最低不到 200 塊就買得到,何不多買一部 mon 玩玩啊?

呵呵,我們來昨天未了的功課啦!

昨天介紹的 Linux Command “reclone mount gdrive: ~/cloud/gdrive” 成功掛載上虛擬Linux,但卻在Reboot或Restar X就消失;難道我們需要每次開機都要在終端機執行指令?那多麻煩啊!

那當然又是user friendly 的大失敗!幸好……Liunx雖然是麻煩一點,但還是有方法補救這種缺憾的!那就是我們在 startup 的時候加上幾行簡單的指令,讓雲端懂得自動掛上吧!

哈哈,這種情況不大可能在Windows裡發生,Mac機也非常稀見;惟獨在Liunx是「最常態」!《編審有話兒》就是恐怕大多數只用電腦作文件處理用途的人來說,會一時難以消化啦!

還好,《編審有話兒》已經盡所能把程序簡單化了!只要大家一步一步的跟著做,每個人都肯定能夠享受到 Linux 獨有的「中英混打」樂趣啦!看看《編審有話兒》 的帖文夾雜了多少個英文字母?如果在Windows上寫文,總共要轉換多少次啊?嗚嗚……

這幾行“腳本”是這樣寫的:

#!/bin/sh

sleep 10

rclone –vfs-cache-mode writes mount “gdrive”: ~/cloud/mydrive

注意:「rclone」後有空格、「–vfs」是兩個「-」的符號、「mount」後有空格;「:」「~」中間亦有一個空格位

那怎個把這“script”加進去?

我們先在桌面上打開「Home」,看到裡面一個叫「Startup」的folder,把folder打開,裡面甚麼也沒有。在folder 隨意的空位置 right click,於彈出的方框中選擇「新增」、「Script」,然後按「創建」……你馬上會看見folder內增加了一個叫「Script」的文件。

我們再right click 新創的“Script”文件,選擇方框的第一項「Edit with Geany」;打開後會見到第1行「#!/bin/sh」已經自動寫在文件內。

我們在第2行寫上:

sleep 10

這一行是指令Linux在開機後等待10秒,目的是先讓虛擬機接上internet 才開始下一行的命令。一般來說10秒已經足夠,你改成5秒、15秒亦無不可,要自己嘗試一下就知道哪個適合自己的電腦連接速度。

跟著在第3行我們再鍵上:

rclone –vfs-cache-mode writes mount “gdrive”: ~/cloud/mydrive

「gdrive」是第一篇帖文中定下的指令;「cloud/mydrive」亦是我們在昨天新增命名的兩個資料夾。再留意一下第一個字 「reclone」 後面有空格,「–vfs」是「-」「-」 兩個符號合在一起;mount “gdrive”,mount 字後亦有空格、「:」「~」中間同樣有空格位。

寫好後按左上的「儲存」,然後退出。

是否成功?我們 Reboot來試試吧!呵呵……好緊張啊!

啊哈哈!等候了一小會,果然小綠點在 mydrive 的folder左上角亮起來了!這是代表成功跟Google Drive 接上!我們打開資料夾看看,果然裡面早已經存在Googledrive原來的檔案!

哈哈在google drive 的例子,其實引用到Microsoft OneDrive 的程序也差不多;大家先行享受一下成功感,讓《編審有話兒》躲躲懶,先去溫習功課,再跟大家討論既掛上google drive、又同時自動兼掛 one drive的技巧吧!

哎喲是啊!明天要上課,只好倦勤一天,再謀良晤啊……

8.6.2022《編審有話兒》

若你喜愛這篇文章,請給編審有話兒專頁一個 like,or Donate to me, I’ll be eternally grateful…

隨心贊助🙏😊❤Donation as you Like…

PayPal or Cards

HK$1.00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