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與 Windows 的完美結合(二)
來吧!今天我們繼續昨天的虛擬Linux工作。
打開你你Windows,選取VirtualBox的捷徑將程式打開,選擇新增,跳出一個程式的圖表。在名稱這一行填入任何名字;《編審有話兒》就叫它作 LinuxTest 吧!
第二欄不用改;第三欄的類型很重要。我們要根據虛擬機本身的屬性來選擇。現在虛擬的是Linux系統,自然要填上「Linux」;這還不夠,最後的一欄更加重要……

打開最後一欄。我們用的是 Linux 的其中一個小派別,不屬於正統的大Linux 如 Ubuntu 這些;所以這一欄我們要選取「Other Linux(64bit)……嘿嘿,大家看見《編審有話兒》這個第四欄卻出錯了!只有32-bit 而沒有 64-bit!

呵呵,不用擔心。這是一種非常例外的情況才會發生。第一種,像《編審有話兒》,是在一個虛擬的 Windows 中再建立另一個“虛擬”的系統,有若鏡子中的鏡子,是沒有辦法有“64-bit”的……
《編審有話兒》建立「虛擬中的虛擬」只是為了示範及截圖的方便,所以這種情況是絕少發生在大家的電腦上,因為大家的Windows 系統大部份都是64-bit的了!
但雖然不太可能,但還是會在另一種情況下發生……就是你的電腦實在比較舊,一直只使用32-bit的Windows 系統,Bios中的 「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沒有打開!
這種情況雖然很少會發生,但那怎麼辦呢?不是沒有辦法,但必需要進入Bios系統設定。《編審有話兒》雖然已盡量希望不要搞得太複雜,讓不太熟悉電腦者望而卻步,但到這個階段仍是避免不了啊……
放心,Mac機是不會的。所有Mac機的設定都是64 bit,必定早已經打開了!
其實要設定 Bios 那也不是很困難。要進入Bios系統,先把電腦關了重開。在沒有任何畫面、大約是三秒的時間內,同時用手指快按「Del」「F1」「F2」這三個鍵……放心,不會按壞電腦的。大部份的電腦Bios都會設定由「Del」這個熱鍵進入,但偶有設定在「F1」又或「F2」,三個鍵同時按是作個保險去「碰機會」而已。
當然……非常小數的例外……不是這三個鍵,但由 F1-F12,總有一個是的啦……哎喲,每個開機試一趟,麻煩就在這裡……

只要按對了其中一個,電腦就會跳入Bios的設定畫面。找尋「Advanced」這個選項,在選單下會看見「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選項旁是否「disabled」,是的話,改動為「Enabled」,然後在上面的選單選取「Save & Exit」、「Yes」之後,電腦就會重新啟動。

不算太複雜吧?電腦重啟後,你會發覺這VirtualBox 的第四欄就多了“Other Linux(64bit)”的選項。讓我們再繼續吧!
選好後按「下一個」為新的虛擬機設置記憶體(Ram)。這要看你自己本身電腦有多少記憶體可以「分」給它。若果你只得4G,那只能分一半,即 2048m(2G)給虛擬機器(有可能要低於2048、例如2000這個數目);現時大部份家用電腦都應該平均是8G 左右,所以提供 3G (3072m)給虛擬機是很不錯的選擇。
再按「下一個」就是建立一個虛擬的硬碟作Linux的儲存。按「建立」就可以了。跟著選框會問你硬碟的形式;選第一項 VDI 吧。

再下一個選擇程式建議的「動態分配」,那代表「虛擬硬碟」的大小會隨著你的虛擬存量而變化;你的儲存量大、虛擬碟跟著變大;你的存量小,虛擬碟的存量也會在實際環境中變小,是為你省略現實中的硬碟空間。
選擇「建立」後,系統會詢問虛擬硬碟的大小;建議的8G夠用了。這是說在「動態分配」中存量小,實際環境中自然小;虛擬存量大,額際最大也不會超過 8G的容量。
再一次按下「建立」,系統便會跳回總選單,上面有你剛建立的LinuxText 儲存。呵呵……《編審有話兒》跟大家的不一樣,因為上面已經說過,用來示範的「虛擬Windows」沒有 64-bit的選擇,《編審有話兒》只好用回自己在真實機器中的VirtualBox程式啊!

那設定完了嗎?沒呢!不過今天的步驟也挺多的,《編審有話兒》又要溫習功課,先到此為止吧……
15.5.2022《編審有話兒》
若你喜愛這篇文章,請給編審有話兒專頁一個 like,or Donate to me, I’ll be eternally grateful…
下一篇
隨心贊助🙏😊❤Donation as you Like…
PayPal or Cards
HK$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