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實驗」裡的平衡宇宙

淺談諾貝爾經濟獎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今月11日揭曉,三位得獎經濟學家在教育、移民、最低工資的研究以「自然實驗」的方式,去證明社會經濟中的「因果」理論,徹底改變了實證研究。

「自然實驗」?「社會因果」?那是甚麼東東啊?挺新鮮的……呵呵《編審有話兒》不是甚麼經濟專家,只能粗淺地談論一下啦!

圖片來自知乎

很多重要的問題都與因果有關。「富有家庭的子女是否學歷一定高?前途好」?「社會主義好還是資本主義好」?

要斷定因果關係,理想做法是進行抽樣對照,排除當中的干擾元素。得出準確的推論。但「社會因果」卻如何能在實驗室中對照啦?蘋果之父喬布斯的出身並不富裕啦!而且連大學課程也沒完成便出來工作。「社會主義就不及資本主義」?北韓跟中國的情況可完全不一樣!

如果真有無限的「平衡宇宙」,有另外不同生長背景的《編審有話兒》作對照,問題就解決了!可是現實世界卻沒有「如果」。每個國家的制度、每個人的人生是唯一獨有,沒有對照的組別,絕不可以人工複製出來。

圖片來自MP頭條

但這三位諾貝爾得獎者設計出「自然實驗」的方式,建立出真實的「社會因果」模型,從而徹底改變長期以來,經濟學只能以理論研究的模式。「自然實驗」讓本來難以解答的「因果」作出對照,就像「新冠疫苗」的實驗方式般,比對出科學性的答案!

那怎樣作出「自然實驗」啦?就以「富有家庭的子女,是否較窮家的孩子有前途」作例子。研究人員觀察同一個國家制度下,富有家庭及貧困出身的子女。其他變動的因素被排除,例如單親家庭、暴力家庭、父母不和的家庭等;只會挑選具有類似相同父母關係的雙方子女。

至於其他像年齡、性別、排行、兄弟姊妹人數、性格、智商都相對等若。在人口龐大的國家,不難找到相類背景的足夠實驗人數。整個實驗過程不受研究人員的控制。經過長期觀察,就可以對照出「富有家庭因素」的影響,得出因果關係的答案!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David Card

依據「自然實驗」的革命性理論,其中一位得獎者David Card,在90年代初得出「提升最低工資不會減少就業機會和增加失業率」的結論。實驗在1992年對比了美國兩個州份政府對「最低工資」的不同政策,給出「提升最低工資」對就業及失業沒有負面性的因果影響。

另一位學者Joshua D. Angrist從事另一種教育研究,發現多接受一年教育,會增加每年收入近百分之八!第三位經濟學家Guido W. Imbens則利用「自然實驗」,探討接受大量移民的國家與本土就職的因果關係。

「自然實驗」設計出真實的對照模型,顛覆了當時經濟學純以理論模式的主流,令「社會主義好還是資本主義優勝」的理論式問題,可以用實驗研究作答案……嘿嘿,不過研究需時,現在還沒得出真正的結論呢!

13.10.2021《編審有話兒》

若你喜愛這篇文章,請給編審有話兒專頁一個like,衷心感謝

回主頁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