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如何煉成的?

2020年4月18日|新聞及旅遊, 科幻趣味

大喜訊?牛津大學專家有信心9 月推出疫苗……

慢來!

哈哈——在《編審有話兒》說這段新聞之前,先讓大家看看一件事。《編審有話兒》曾經說過,現時很多媒體、報章用的是「人工智能」寫稿系統,寫的是「無血無肉」的消息而已!這段新聞就是最好的例證!這無疑是一段段真實性的新聞,亦具有大家都想見到的新聞價值,於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結果,看一份報章跟看3份、甚至5、6、7份,根本沒有分別!

頭條日報、橙新聞、聯合日報、巴士的報、自由亞洲電台合成圖片有圖有真相!《編審有話兒》特意搜尋了一下,粗略間、已經發現不下於有5間香港的媒體在互相抄襲,其中有兩間且是頗知具規模的大模體,連插圖都幾乎一模一樣!哈哈——幾乎「千篇一律」的新聞,《編審有話兒》當然不會做這種事,最討厭就是重覆別人的話語……那大家為甚麼要Like《編審有話兒》?閱讀我的文章?好,少不免要引述一下:「英國牛津大學女教授兼疫苗學今天公佈,只要一切順利,「有八成信心」在今年9月推出「新冠病毒」。英國政府表示若試驗效果理想,會馬上投放龐大資金,大量生產疫苗應用。」

圖片來自立場新聞《編審有話兒》想告訴大家,到底原需要至少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應用的疫苗,為何能夠突然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產生?香港人人皆認識的「香港大學微生學系教授」袁國勇也公開說過,疫苗至少要在一年到兩年間,才能成功研發?難道這位牛津女教授亂說?又或是媒體在亂吹?傳統上,製造疫苗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病毒殺死,然後把「屍體」注入動物體內,觀察動物的免疫系統是否作出反應,產生足夠的抗體。肯定安全有效,才展開真正的人體臨床試驗。用這種方式生產的叫「滅活疫苗」。第二種方式,是把活的病毒注入動物的細胞內,讓病毒大量的複製、繁殖,從中篩選出因基因變異,而毒性減弱的「活性病毒」,測試是否既安全,又能令動物的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抗原,最後才展開人體試驗。這是「減活疫苗」。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WEMP

這兩種方式……哈哈,都是「靠撞」而已!那當然慢啦!!

但得益於現代「分子生物學」的高速發展,人類已經能夠掌握「基因排列技衛」,才能夠在極速的時間內研發出疫苗!這是甚麼原理?《編審有話兒》以粗略的見識告訴大家。因為「病毒」基因並不複雜,當排序編碼完成,就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學」分析,是哪一個「病毒基因編碼」能令動物的身體啟動免疫系統,產生「抗原」。 然後以人工合成來製造這種蛋白編碼,再注射入生物體內,利用 mRNA(專責傳遞信息的RNA)攜帶著「編碼指令」,快速地啟動生物的免疫系統製造抗原,自然會得到自我保謢能力!

【網絡圖片】

好厲害的科學啊!!!

由於注入的只是啟動免疫系統的「編碼指令」,並非「病毒」,沒有任何毒性,因而不會令生物因此感染!這種技術並非「靠撞」,不用傻傻的等待「基因突變」,因此大大縮短了疫苗的製造時間!正如這位牛津女教授所說,「只要一切順利,疫苗就能趕及在今年秋天面世了」!《編審有話兒》雖然沒有「人工智能」的寫稿速度快,但這份用心,絕非“AI”所能及,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角度;只要大家喜愛,就是《編審有話兒》的最大鼓勵了!

17.4.2020《編審有話兒》

若你喜愛這篇文章,請給編審有話兒專頁一個like,衷心感謝

回主頁

%d 位部落客按了讚: